一曲流连《幽明》幽淡于情,明悟于心
时间:2018-08-18 阅读:3204 评论:0
来源: 七弦古琴网
来源: 七弦古琴网
有光的地方,就会有影,光照耀的地方自然明亮轻快,令人愉悦,而光照耀不到的地方,自然是幽深黯淡,令人不快,幽与明,就如同阴和阳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对立却又相互依存,此消彼长,相互转化。
幽明本是天地间最自然的现象,却被人为的定义为好与不好,似乎明亮都就是好的,幽暗的就是不好的,如同心情一般,悲伤的是不可取的,快乐的是终生追求的,岂不知物极必然会反。遇到难过的事情,自然是悲伤,强颜欢笑只会更痛苦,遇到开心的事情,自然是喜悦,过分的压抑只会冲淡喜悦。
大道至简,顺应自然,该如何便如何,明快自然可喜,幽暗不必隐藏,人生在世,哪有一帆风顺?
明之于日,如幽之于夜,日则劳作,夜则休憩,日夜交替,一张一弛;明之于夏,如幽之于冬,夏则炎热,冬则寒冷,寒暑交替,四季轮回;明之于喜,如幽之于悲,喜则相庆,悲则独怜,喜悲交替,生活真谛;明之于阳,如幽之于阴,阳则繁盛,阴则衰微,阴阳交替,大道轮回。
宋代邵雍有诗云:“明有日月,幽有鬼神。日月照物,鬼神依人。明由物显,幽由人陈。人物不作,幽明何分。”这是对幽与明一个很好的诠释,幽明不过是自然,关键还是要人如何去看待,不能厚此而薄彼。
琴曲《幽明》,幽淡于情,明悟于心。作者自解:多年所惑于琴道,忽晦之,既则明,俄而复懵懂,竟无中通豁达。一夕雨至,忽觉年少时以为然者今无不然,嗤之者不无可笑;所谓似与不似者,苛断太过;所谓虚实者,思虑多则指下驳杂,晴则明,晦则暗。雨中悟琴有感,指端一发之兴,信手漫弹,明灭跳脱,一舒胸中块垒,则为《幽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