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弦古琴网(手机版)

古琴曲欣赏《韦编三绝》弹奏:张子盛 —— 使人正心止虑,合于大雅

时间:2017-12-04  阅读:5911 评论:0
来源: 七弦古琴网
  在历代琴曲中,最高境界的琴曲,应是天人合一的神乐,那么次一境界的琴曲必定是中正平和的德音,而琴曲《韦编三绝》就是这样一首大雅德音之曲,本曲由一个古老的故事引申而来:孔子晚年归鲁而喜读《周易》,常手不释卷,以致穿竹简的牛皮都被翻断了多次。本曲表现的正是孔子在聚精会神的阅读《周易》时的状态及其对《易》理的领悟过程。此曲传自于乐瑛女士的演奏记谱,究竟出自何谱尚待挖掘,而明清诸谱中命名为《秋夜读易》、《读易》的曲子,与此曲没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第一段起首三组撮音要强奏,有声入云霄之势,仿佛庙堂之上的宏钟奏响,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接下来从容而舒缓的节奏展现了一个宁静的场面,书香之气扑面而来,夫子正在聚精会神的读书:时而来回踱步、时而掩卷思索、时而悠然会心。这一段需要弹出一种沉静、优雅的气质来,气息控制要细腻匀称,每一个音的发音要尽量干净、集中,具有时空的穿透力。

  从第五行第4小节的大六四轮七始,音乐在中音区展开。音乐情绪更加幽微、细腻,夫子已全身心的沉浸在《周易》的微言宏旨里;被其妙义吸引,时而激动、时而陶醉,时而为之击节赞叹。最后数句音乐又转入环境描写,夜色宁静,四围无声,只有秋风入户、烛光闪动。而夫子却浑然忘却周围的一切存在,与夜色、微风、烛光、书融为一体。

  第二段音乐在上准音位的高音区上奏响,其节奏、旋律与第一段的后半部分几乎相同,但意境上却更进一步,气息更加绵细。这时读书人已处于入神的状态,《周易》也为孔子展开了一个广大而幽深的境界,夫子的思维籍由书中奥义的引导,在天地间飞翔。随后音乐又荡开一笔,在舒缓的节奏中渐渐弱化。


  第三段一开始旋律又回到第二段的中音区,在前四小节的高咏后,加入了散音的和声,连续的撮音犹如编钟齐鸣。这几句应强力奏响,气象宏大、场面壮观开阔;描写了夫子在苦读之后,一下子贯通开悟,明白了更高一层的易理,境界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从第10小节开始,速度稍为加快一点,突出了明悟易理后的喜悦,最后音乐又重现前两段的最后旋律,在掐撮三声中,慢慢终止。

  纵观本曲,三个段落,三个层次,展卷--入神--开悟,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把孔子读《易》的神态与过程描写的入木三分。本曲技术不难,但从头到尾,都弥漫着一股浓厚的儒气,无论是听或弹,都能使人正心止虑,合于大雅。琴人要想弹好此曲,若无一番儒学的修养,恐怕只能是浮光掠影,徒摹其表。而习弹此曲也会给我们的学琴带来新的启发。

  有的琴友可能会问:什么叫儒气?对这个问题笔者只能谈自己的一点认识:所谓“儒气”当是传统社会指具有一定儒学修养的人所散发出的一种生命气质与能场。古人虽已逝,但他们的这种儒气时常会出现他们留下的艺术作品中,下面的两幅具有庙堂气息的书法碑文,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儒气的内涵。

—— 以上摘自胡思琴古琴自学教程连载之《韦编三绝》
最新资讯
推荐视频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