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弦古琴网(手机版)

古琴曲欣赏《良宵引》弹奏:陶艺

时间:2016-12-25  阅读:6634 评论:0
来源: 陶艺
  古琴曲《良宵引》是古琴初学者经常采用的入门琴曲,其曲谱最早见于明《松弦馆琴谱》(1614),此书是虞山派的代表琴著,为《四库全书》所收唯一的明代琴谱,在古琴界颇有影响。该曲自隋代问世,于明代盛行至今,一直深受琴家的赞赏和重视,并收录在《大还阁琴谱》、《天闻阁琴谱》、《自远堂琴谱》、《五知斋琴谱》、《琴学初津》、《诗梦斋琴谱》、《醒心琴谱》、《琴心直指》等多部琴著谱集中。

  本文版本由百瓶老人顾玉成先生在清咸丰初年(1856)从川派琴家张孔山受传而来,兼有《大还阁琴谱》、《五知斋琴谱》之长。此曲音节和雅、气度安闲、浓淡适合、法度分明,实为小曲佳品。

  《良宵引》中的“引”,是一种文体名,大略如序而稍为短简。在音乐中,它是乐曲体裁之一,同时也代表了一种曲风,有序奏之意。从题意看,这是一首描写月夜轻风,良宵雅兴的琴曲。乐曲结构精致,旋律婉转,曲风恬静,引人入胜,是小曲之中的精品。 全曲共分三段(也有分为两段的),每段开头都用基本上相同的曲调。第一段为「起」,第二段前半部分为「承」,将上一曲调移低八度。其后半段为「转」。在段落结尾前用了许多浓重的「撮音」(双声)。第三段「合」,再现了和第二段开头类似的曲调,并引入结束。

  全曲除了在“转”的部分有较大的起伏变化外,始终贯串着“气度安闲”的情趣,和作品的标题「良宵」的意思相切合。 乐曲的开头用了和《乌夜啼》极为相似的泛音曲调,给人一种安静、详和的感觉,很可能是借用这个现成曲调,将人们引入夜色朦胧的意境。曲终时,它又变形再现,使首尾遥相呼应。上下八度,也给人一种很大幅度的上下起落的感觉。吟、揉、绰、撞、打圆等技术制造出来的弯曲的或波浪型的音线,使音迹光滑圆柔,富于弹性。

  《良宵引》虽为初学入门之曲,但节短韵长,清越和雅,「曲小而气度安闲」(《诗梦斋琴谱》)。在音乐表现技法上,曲中运用泛音、进复、退复、吟、揉、打圆、撞等一些器乐化的特点,增添了曲子的优美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琴学初津》后记中说:“其中吟猱绰注,起承转合,井井有条,浓淡合度,意味深长,洵美曲也。”在音乐表现意境上,冰轮初上,静谧星稀,含缥缈凌云之致;曲调平淡、细腻,有中正平和之感。 在万籁俱寂的秋夜,闲庭信步。一曲《良宵引》,清风入弦,绝去尘嚣,琴声幽幽,令人神往。
最新资讯
推荐视频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