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弦古琴网(手机版)

七弦静天地,一木纳古今

时间:2019-08-15  阅读:1906 评论:0
来源: 七弦古琴网


古琴琴音被称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松沉而旷远,细微悠长,有一种清冷入仙之感,可以状人情之思,也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凡高山流水、万壑松风、水光云影、虫鸣鸟语及人情复杂之思和宗教哲学之理,尽能蕴涵表达。


“伏羲见凤集于桐,乃象其形削桐制以为琴”,传说,位居“三皇之首”的伏羲,砍下凤凰降临的梧桐树,截成寓意天、地、人的三段木料,浸泡流水中72天,阴干后所制成的琴,能使人感到宁静祥和,自然舒畅,这便是公元前三四千年的伏羲琴,可见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上溯到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他曾向师襄学琴,由音声而知曲意,由曲意而知作曲之人,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他提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以雅乐完善人格,是“士无故不撤琴瑟”的忠实执行者。



诗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如: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妻子好合,如鼓琴瑟,无不融合了儒家思想,反映了琴瑟是君子修身的必备之器。琴人们钟爱的“仲尼式”虽未有记载是孔子所制,但以“仲尼”命名却甚为恰当,古琴之本初乃追求善与美,与孔子思想一脉相承也。

而古琴历史中,最被人津津乐道的琴师便是伯牙。先伯牙学琴三年不成,老师成连带他到东海蓬莱山,深处孤岛,与海为伴,为树林飞鸟为伍,感悟心灵,在大自然感受而创作出传世之作《水仙操》,此后,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

然则人生苦短,天涯何处觅知音?伯牙弹《高山》、《流水》之音,钟子期钟子期善听,情操、智慧与之共鸣,伯牙大喜遇之音,然则子期故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古琴的“清、新、淡、雅”审美于魏晋时期最盛,在作品中融入飘逸之境,潇洒、豪放,无拘无束之感。其中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



唐代诗人李峤、李颀、李白、韩愈、白居易、张祜、元稹等,都为古琴写下了不朽的诗篇。白居易爱好古琴,在《夜琴》中有:“蜀琴木性实,楚丝音韵清。”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大德之音,传琴德、斫好琴、扬琴魂,扬传统文化,壮民族之魂。静下心来,拨动古琴琴弦,进入旷古幽邃的境界去,体验天地人琴合一的和谐与自在,知音相伴,岂非又一人生乐事?
最新资讯
推荐视频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