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弦古琴网(手机版)

古琴梵唱《藏传大悲咒 》以慈悲心,看世间万物!

时间:2018-09-19  阅读:12632 评论:0
来源: 七弦古琴网
闻我此咒,皆得离苦
——月满天心

著名尼泊尔梵唱女僧琼英卓玛一曲藏音大悲咒,宛如天籁。

她的吟唱,一丝苍凉一丝慈悲,空静灵性,饱满的低音吟唱风格直入人心。她修金刚诵,气脉震开,气息流畅,声音平稳,静气,纯净。

咏唱如无我,状态接近佛。

整曲平淡如水,却动人心魄,心绪纷乱者得安静,戾气能消,无信仰者敛气清心,信仰者感动泪目。

十一面观音咒语,又名藏传大悲咒。

妙印法师撰观世音菩萨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著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是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


佛是因果,离苦海断诸恶,所以世无求佛,只有学佛。福报皆是因果,求不来。

大慈悲,大智慧,降服一切天魔外道,而成大悲咒。

大悲咒,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慈悲心,无上菩提心,以及济世度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诀。

音乐无国界,也无宗派,音乐只负责传递美与平和,爱与温情,而宗教佛曲,又在这个基础上传递慈悲与善念。

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而美的安静的旋律助人放下妄念。

葛勇移植琼英卓玛《藏传大悲咒》古琴版,琴音如水,诵唱如山,轻灵融合沉厚,虔诚有度。气息无波,音色纯粹,似有哀惋,隐隐约约,融于空寂。

《法苑珠林》记载:曹植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惋。乃摹其音,写为梵呗。


后来曹植被尊为佛教音乐始祖,可见哀惋之声,是梵曲之魂。

哀惋似悲似悯,悲人间不得缘法,悯世人受苦受难,这佛音中的一丝哀惋,实乃慈悲有心,心怀有善。

古老的音符与旋律,结合着梵音,静心观想,不动俗念。

琴起,潺潺如水,一下就打开了心的格局,也像打开了一扇门,光明涌现,霞彩万千;

曲中,咒语琴声,相携相融,犹如点燃一盏心灯,逼退内心的欲望,照亮角落的黑暗,打通狭隘。在这盏心灯的指引下,走过多少荒芜,走过落叶纷纷,走过时间的长河,走过阴霾与暗沉;曲罢,忽而天地静默,星月温柔,灵魂回归沉静,世界清朗,心内清明,心上一尘不染,万物尘埃落尽。

若诸人天诵持大悲心咒者,不受十五种恶死,得十五种善生,降魔超度,百病不生。

无论是琼英卓玛的吟唱,还是葛勇的古琴移植,大悲咒,实在是洗心济世之曲。


每一个音符都似有灵性。

在这平稳空净如沐佛光的曲调中,无论怎样混乱无序的世界,都会重回秩序,重回温情。

葛勇是中国首位佛咒古琴梵唱者,而梵唱与古琴的组合,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保护。

古琴梵唱的艺术形式,与中国传统音乐之脉息息相关。

中国的传统音乐分为四部分,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和民间音乐。佛教梵唱在整个宗教音乐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其中诵经音乐部分,便来自藏传佛教。

而古琴又是独一无二的文人音乐。


古琴梵唱,结合了传统音乐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宗教音乐与文人音乐。

琴与佛曲,清音中得禅意,梵唱中生慈悲。旋律悠悠,文脉绵绵,延续着古老的中国古典音乐脉络,静静流淌在音乐之河。

十方诸佛,一片禅心,指落丝铜,缘起梵音。

这是佛曲与通俗音乐不同之处,也是琴与梵唱结合之妙。佛曲需用真心虔诚滋养出一份善意,还需一份深厚的古典音乐底蕴支撑,又兼具旋律优美流畅静心的技法。

无论是否有信仰,古琴梵音是滚滚红尘中的救赎,浮浪世间的一抹清凉。
最新资讯
推荐视频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