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欣赏《卿云歌》弹唱:胡思琴 ——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
时间:2017-07-03 阅读:4562 评论:0
来源: 七弦古琴网
来源: 七弦古琴网
礼乐文化的源头
——《卿云歌》欣赏
作者:胡思琴
卿云烂兮,乣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明明天上,烂然星陈。
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
四时从经,万姓允诚。
于予论乐,配天之灵。
迁于贤圣,莫不咸听。
鼚乎鼓之,轩乎舞之。
精华已竭,褰裳去之。
“卿云烂兮,乣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起首四句为舜帝首唱。卿云者,瑞云也,天垂吉象,昭示人间将再有圣贤继统,通道之人自然知道顺天而行。在古汉语中,帝是神号,是上天的使者,在人间即是半神。作为上古的圣王,心地通明的舜帝见天垂卿云之象,便知晓了天意,且随口吟出。
“明明天上。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这四句是当时八伯(群臣)的唱和。一方面赞颂了洞察一切的上天神明,一方面歌颂了舜帝的超凡入圣与无私美德。日月光华,弘于一人,这是多么超拔的圣王形像。秉日月之光华,代天立言,统领四方,以致于道化天下。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从这四句后,又是舜帝的续唱。日月星辰,四季轮回,世间万象有序运行,都以道为准,王者治世,则当效法天道,德化万姓,与天合一,才能长盛不衰。
“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贤圣。莫不咸听。”君臣唱和,八音继作,上达于天听,下和于万民,以歌颂帝位禅让这一伟大而神圣的一幕。所谓政通人和,天人合一,莫过于此。
“鼚乎鼓之。轩乎舞之。精华已竭。褰裳去之。”上古时代,言乐多是歌、乐、舞为一体。此时鼓声阵陈,乐舞翩翩。人们在欢迎新的王者登基之时,落寞的是退位的旧王。“精华已竭。褰裳去之”,作为一代圣王的舜帝面对这场景,是多么的潇洒、从容与淡定。天道循环,月盈则亏、物满则损。自古以来,功成身退亦是效法天道的表现。然而又有多少人功成身不退,在人世间的迷局中,看不透名利的虚幻,最终导致身败名裂,令人唏嘘不已。
纵观本诗,庄严神圣,光华万丈,词采蜚然,境界超迈;比之于诗骚,有过之而无不及。从某种程度上,他代表了中华文化的一种向度,代表了中华文明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是《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以这首诗才会在民国时代,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歌。
如此高雅的一首诗,若能用古琴来弹唱,岂不是更妙。在一次偶然的浏览中,看到《西麓堂琴统》中竟有这首琴曲,真的喜不自禁。但在照谱按弹中,数次都找不到感觉,无法进行下去,屡屡半途而废。
这次因为决定要做个《西麓堂琴统》打谱系列,所以又从这首《卿云歌》开始。不知是心有灵犀,还是因缘际会,这次只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很顺利的一气呵成,将谱子打成。在用打谱软件回放时,自己听了也很感动。仿佛看到四千年前的那一幕,天上霞彩万丈,人间万民鼓舞,庙堂之上,君臣唱和,同颂这一伟大的时刻,感恩上苍的眷顾与美赐。
今天推出此曲,作为本打谱系列的第一首的压首之作,希望琴友们喜欢。本曲共五段,每段前四句配以原诗的词,只以和弦而歌,后面是独奏。弹奏时注意节奏的方整,曲境的庄严。因为本人不擅长声乐,歌唱部分只象征性唱了前四句。琴友们如有唱得好的,欢迎大家也来发表交流。
